直到1940年9月,日德意三国签订同盟协议,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美国才意识到,若这些侵略者获胜,自己的生存环境将受到威胁。于是,美国决定放弃“中立”,积极支持中国、苏联和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美国实施了对日本的战略物资禁运,尤其是石油和钢铁,令日本的战争努力陷入困境。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了偷袭珍珠港的袭击,造成美国海军遭受重大损失。尽管如此,美国迅速恢复了战斗力,仅用了半年时间,其太平洋舰队便恢复元气,开始与日本海军展开激烈对抗。
在随后的太平洋战场上,美国不仅得到了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的支持,还在珊瑚海、中途岛等关键战役中取得了胜利。美国通过一系列重创日本的战斗,使得日本死伤了大量士兵。此外,美国还对日本本土进行了轰炸,造成了50-100万日本平民的死亡,最终使日本不得不在战争中屈服。
二、中国
1931年,随着“九一八事件”爆发,日本开始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然而由于张学良的东北军错误地选择了“不抵抗”,使得日军几乎不费一兵一卒便占领了东三省。1937年,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全面发动侵华战争。面对国家生死存亡的危局,中国国内各派力量放下纷争,联合起来进行全方位的抗战。
在抗日战争中,由于中国的装备和技术落后于日军,因此选择了“以小胜积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进行游击战和持久战,消耗日军的力量。中国军队与日军爆发了22次大会战,最为惨烈的莫过于淞沪会战,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军队重创了4万日军,但自身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伤亡达29万人。在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消灭了2.6万日军,而自身损失约10万。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1117次大型战斗和38931次小型战斗,共消灭日军约44万人。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为盟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效拖住了数百万日军,极大地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
三、英国
在二战期间,南亚和东南亚的印度、孟加拉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都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当美国和其他盟国对日本实行石油、钢铁等物资禁运后,日本为了获取资源,开始南下侵略东南亚。英国作为欧洲的主要反法西斯力量,与美国等国一起参与了太平洋战场的抗日作战。尽管英国主要兵力用于对抗德国,但其皇家海军也积极参与了对日本的打击。英国还指挥印度、缅甸等殖民地的军队与日本作战,共消灭了大约19万日军。
四、苏联
随着日本全面入侵中国,苏联也没有袖手旁观。1939年,日本北上攻击苏联,并在诺门罕战役中遭遇惨败。苏军在这一战役中击溃了日军,造成日方5.4万人伤亡。对于日本而言,诺门罕战役被视为其“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也让日军深刻认识到苏联的强大,因此决定放弃进一步的北进战略。
1945年,在美国已经摧毁了日本的战争能力后,斯大林终于在雅尔塔会议后决定出兵,要求恢复苏联对一些岛屿的控制。为了苏联的利益,斯大林在日本与美国的战争中采取了坐观成败的态度,直到1945年8月6日,美国对广岛投下原子弹,才迫使苏联做出反应。随后的苏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占领了朝鲜半岛、千岛群岛等地,并在中国东北地区击败了日本关东军,消灭了13万日军,俘虏了60万日军。
此外,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军队在战场上也为打败日军作出了贡献,消灭了大量日军,为反法西斯胜利做出了不可忽视的努力。
通过这些国家的努力,特别是在美国、中国、苏联等国的共同打击下,日军最终在二战中彻底败北,成为了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惨痛教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