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首頁
Facebook專頁
訓詁
音韻
與何文匯博士商榷訂音
文章分期
►
2016
(4)
►
3月
(3)
►
2月
(1)
▼
2015
(26)
▼
9月
(4)
「姣」字語源考
荒謬的粵語「正字」
詩經筆記(一)
「詩六義」晚出說證
►
7月
(2)
►
6月
(7)
►
5月
(5)
►
4月
(5)
►
3月
(3)
►
2014
(17)
►
9月
(1)
►
8月
(16)
熱門文章
「左青龍右白虎」的由來
看過星爺的電影,相信都記得這一幕。左青龍右白虎,亦有人戲稱為左青龍右滑鼠。究竟何謂左青龍右白虎呢?這要從四聖獸說起。 一,四聖獸及黃道 所謂左青龍右白虎,典出《禮記》:「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四聖獸即朱鳥、玄武、青龍、白虎四種靈獸。《禮記》寫成...
為何杜甫不叫杜普
日前某高官稱杜甫為杜普(pou2),結果被萬千網民恥笑。因為大家都知道杜甫,讀同杜斧(fu2),而非杜普(pou2)。問題來了,為何一個「甫」字,竟然有兩個讀音呢? 一,甫音斧係本音 杜甫,要讀成杜斧(fu2),要簡單回答亦可,因為「甫」字的讀音,本來就...
粵語「攰」字語源考
粵語「攰」字,意思是「累」,這個字是否粗鄙不文呢?因為一開始我以為「攰」字只是個口語詞,於經傳無考,以致我忽略這個字的文化底蘊。其實這個字,最早見於《三國志.魏志.蔣濟傳》。當時賦役繁重,所以蔣濟上疏說:「弊攰之民,儻有水旱,百萬之衆,不為國用。」大意是說如果民眾極度疲累,再...
文章分類
古文簡注
(2)
古音入門
(2)
目錄
(1)
周易
(3)
尚書顧劉氏義
(1)
音韻
(5)
訓詁
(14)
漢語音韻學入門
(5)
與何文匯博士商榷訂音
(1)
論粵語本字
(6)
歷史
(1)
總序
(1)
雜文
(5)
譯作
(1)
首頁
GooglePlus
Flickr
Youtube
Vimeo
Github
Dribbble
Tumblr
Feed
Search for:
白雲城主的語言小站
Menu
Widgets
Social Links
Search
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姣」字語源考
下午4:45
By Unknown
No comments
論粵語本字
Edit
發姣、姣婆、姣屎燉燉⋯⋯一大堆形容女子發情、充滿騷味的詞都離不開一個「姣」字。現今以「姣」形容女子大多帶點貶義,但「姣」字之初的用法,卻跟現在大相逕庭。
一,「姣」的本義
「姣」字講就講得多,哪個字才是「姣」的本字呢?其實很多粵語口語字都是來自上古漢語,不過找出語源要費一番工夫。我認為「姣」的本字就是「姣」。先看看古代典籍「姣」的本義,再看「姣」字如何演變成今義。
《詩經.月出》:「佼人憭兮。」
《釋文》:「佼,字又作姣。」
揚雄《方言》:「秦晉之間,凡好而輕者謂之娥。自關而東河濟之間謂之媌,或謂之姣。」
《說文解字》:「姣,好也。」
按古代字書記載,「姣」的美好的意思。而《詩經.月出》的「佼」又寫作「姣」,所以《詩經.月出》的「佼」也解作美好。粵語的「姣」字,最早可以追溯自《詩經.月出》。不過古代字書只將「姣」字解作美好,語義稍為空泛,究竟「姣」是哪一種美好呢?這就要看「姣」字的其他用例。
《荀子.非相》:「古者桀紂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
《史記.蘇秦列傳》:「前有樓闕軒轅,後有長姣美人。」
《風俗通義.窮通》:「淮陰少年有侮信者,曰:『君雖姣麗,好帶長劍。』」
《說文解字注》:「姣謂容體壯大之好也。」
以上列舉「姣」字的用例,主要形容男子。《荀子.非相》所說為桀紂,是夏朝商朝的亡國之君;《風俗通義.窮通》所說的是淮陰侯韓信;只有《史記.蘇秦列傳》所說為泛指美人。而《荀子.非相》中「長巨」「姣美」對言,《史記.蘇秦列傳》「長」「姣」對言,「姣」的本義應該是身材高大之美。所以段玉裁說「姣」是「容體壯大之好」,所以此字形容男女也可。「姣」後來才引伸出美麗之義,這才專指女性之美。「姣」為身材高大之美,這不單可形容男子,也可形容女子,最早見於《詩經.碩人》。
《詩經.碩人》:「碩人其頎。」(碩人指衛莊公夫人莊姜)
《詩經.猗嗟》:「頎而長兮。」(此詩應是詠魯莊公)
《碩人》所詠的是衛莊公夫人莊姜,從詩句所載碩人的身世可知(「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碩」和「頎」的字義都是「長」,此用其引伸義「高大」,可以古代以女子高大為美。《猗嗟》記載某貴族射箭百步穿楊的英姿,詩中的貴族就算不是魯莊公,也肯定是一名男子。此詩讚美他「頎而長兮」,也是讚美這位貴族身材高大。結合上述文獻,「姣」的本義應該是身材高大之美,男女通用。
二,「姣」的引伸義
後來「姣」字引伸出女子美貌之義,已見揚雄《方言》(好而輕者,或謂之姣)。而「姣」字又有另一個引伸義,應解作淫邪。
《左傳.襄公九年》:「棄位而姣,不可謂貞。」
《杜注》:「姣,淫之別名。」
《釋文》:「姣,戶交反。」
《正義》:「今時俗語謂淫為姣,故以姣為淫之別名。」
除了杜預的《注》外,也有唐朝初年的俗語為例(《左傳正義》作於唐朝初年),可以證明「姣」字有「淫」的意思。粵語「發姣」,意思類近「發情」,「發姣」之「姣」的語義,應該就是源自《左傳.襄公九年》「棄位而姣」的「姣」。順帶一提,《釋文》說「姣」是「戶交反」,這和《廣韻》記載的「胡茅切」同音,對應粵語的「姣」hau4音。
三,語音演變
粵語「姣」:hau4
《左傳釋文》:「姣,戶交反。」
《廣韻》音:胡茅切(匣母肴韻二等開口)
「姣」是中古匣母字,匣母字演變至粵語有其規律。如果中古音是一等或二等開口字,就演變成粵語的/h/聲母。如果是其他介音,即四等字(不論開合),以及一二等合口音,就演變成粵語的零聲母。「姣」字是中古二等開口字,演變成粵語的/h/聲母很合理。不合理的是,「爻」「肴」二字中古音和「姣」字同音,所以「爻」「肴」粵語應該也是hau4。不過口語中「爻」「肴」二字讀au4音,失去了/h/聲母;或者讀ngau4,增生了ng聲母。唯一的解釋是,「爻」「肴」的au4是避諱音,由於「姣」是貶義詞,所以同音字都要改變讀音。如同「溝」和粗口同音,所以聲母由k轉變為kh。而ng聲母是在失去/h/聲母後添加上去的,例如「愛」字本讀oi3,有時讀成ngoi3一樣。
《廣韻》「姣」字有另一讀,為古巧切(見母巧韻二等開口),讀音和狡猾的「狡」一樣,和發姣的「姣」無關。
四,「姣」的本字是「鱟」嗎?
香港網絡大典就有另一個講法,認為「姣」字的正字是「鱟」,這當然是錯的,我將兩個字的語音及字義分別列出,便知其謬。
(香港網絡大典「發姣」字條)
鱟,胡遘切,粵音「後」。
《山海經註》:「鱟,魚形,靑黑色,十二足,長五六尺,似蟹。」
姣,胡茅切,粵音「效」陽平聲。 《說文解字注》:「姣謂容體壯大之好也。」
「鱟」的讀音是「後」,「姣」字的讀音便是發姣的「姣」,從讀音上看,「鱟」和「姣」讀音不同,所以「鱟」不是「姣」的本字。「鱟」是一種魚,「姣」是形容美貌,從語義來看,「鱟」不是「姣」的本字。所以「鱟」絕不是「姣」的本字。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 X分享至 Facebook
←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
首頁
0
意見:
張貼留言
Copyright ©
白雲城主的語言小站 | Design by Automattic | Blogger Theme by NewBloggerThemes.com - Published By Gooyaabi Templates
| Powered By Blogger